NAD C 3050 LE重塑經典
復古的C 3050 LE立體聲放大器是繼往開來的杰作,其設計靈感源自NAD 3030,彰顯50年來NAD在放大器創(chuàng)新方面的傳奇歷史,喚醒一代音樂愛好者如癡如醉的發(fā)燒記憶。采用NAD最新組件和先進技術,其強大的功能是半個世紀前的發(fā)燒友做夢都想不到的。為了紀念NAD的周年慶典,C 3050 LE全球限量生產1,972臺,使其成為發(fā)燒友們夢寐以求的珍藏品。
2023年3月,NAD全球同步上市
設計背后的故事
✦追憶1970年代
在C 3050 LE的前面板上,以1970年代的原始字體拼寫出NAD的首字母縮略詞:“New Acoustic Dimension”,完全復刻NAD 3030的徽標。
復古的外觀
C 3050 LE的雙VU表盤、頂端開槽的胡桃木機箱以及按鍵式音源控制鈕的設計靈感都源自古色古香的3030,將聽眾帶回70年代。
擁抱未來
C 3050 LE采用NAD最新和最尖端的放大技術,實現每通道100瓦UcD混合數字放大、32位/384kHz TI PCM5242高端DAC解碼,支持MDC2 BluOS-D模塊升級、BluOS無線高解析流媒體、Dirac Live Room校正以及一系列數字和模擬連接。
NAD C 3050 LE 規(guī)格參數
基本參數
8Ω和4Ω對應的額定輸出功率(立體聲模式)80W(在額定THD 時,參考頻率為20Hz-20kHz,兩個通道均被驅動) 100W
THD(20Hz–20kHz) <0.03% (250 mW to 100 W, 8 ohms and 4 ohms)
信噪比 >95dB (A-weighted, 500 mV input, ref. 1 W out in 8 ohms)
削波功率 >115 W (at 1 kHz 0.1 % THD)
IHF 動態(tài)功率 8 ohms: 180 W, 4 ohms: 250 W, 2 ohms: 300 W
峰值輸出電流 >20A (in 1 ohm, 1 ms)
頻率響應 ±0.3 dB (20 Hz - 20 kHz)
尺寸與重量
總尺寸(寬 x 高 x深) 435X110X355 MM
凈重 10Kg
裝運重量 12.6kg
✦發(fā)展源動力✦
50年來,NAD一躍成為音樂和音頻愛好者家喻戶曉的名字?v觀歷史,NAD堅定地遵循創(chuàng)新、性能、價值和簡單的設計準則,成為世界上最寶貴的高保真品牌之一,讓我們再重溫其發(fā)展歷程。
1972NAD 成立
一群具有前瞻思維的HIFI愛好者厭倦了歐洲陳腐的高保真業(yè)態(tài),他們聯手創(chuàng)建這個專注于價值取向而非過度設計的品牌。美國高保真行業(yè)資深人士 Marty Borish就是這個團隊的領軍人。
當時的歐洲hi-fi行業(yè)充斥著兩種思潮,一種是追求最佳音質而不考慮價格因素;另一種是把價格打到最低,只要產品發(fā)出類似于音樂的聲音就行。Borish對這兩種對立的觀點都不贊成,于是創(chuàng)辦了New Acoustic Dimension——簡稱“NAD”——目標是摒棄業(yè)內司空見慣的噱頭,盡可能地為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提供最好的聲音。
1974早期發(fā)展模式
消費者導向的業(yè)務模式,促使NAD優(yōu)先考慮高保真愛好者的需求。他們采用合同制造模式,從而節(jié)省經營工廠的巨額費用。NAD的早期產品設計簡約,與競爭品牌的燈光閃爍和花哨裝飾形成強烈的反差。
1978 BEE和3020
Bjørn-Erik Edvardsen(BEE)是前杜比實驗室的工程師,憑借3020,他成功挑戰(zhàn)人們對A/B類放大器每通道20瓦的預期。1978年上市的3020立體聲集成放大器,使NAD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并最終成為歷史上最暢銷的高保真放大器。
1983推出NAD 5120唱盤機
5120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唱盤機,以其出色的共振控制技術聞名。轉盤安置在彈簧式底座上,可以消除振動。與普通唱臂的管狀設計不同,5120的扁平唱臂與電路板采用相同的材料。唱臂的設計消除了水平共振,而安裝在彈簧結構上的平衡重則通過沿臂軸方向移動來控制垂直共振。唱臂自重輕意味著唱針可以毫不費力地在唱片上移動,并從音軌中捕獲更詳細的信息,從而獲得更優(yōu)于其他唱盤機的音色還原效果。
1984G類放大器
接下來,Bjorn-Erik致力于優(yōu)化G類放大器,此類放大器包含第二路低壓電源,只有需要瞬時動態(tài)功率時才會啟用。第一個這樣的設計被稱為Power Envelope,并于1984年隨著2200放大器的上市首次亮相。1997年晚些時候,C 320所采用的PowerDrive技術,進一步完善了G類設計,第二路電源始終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時刻準備處理增加的負載,而無需“接通”。PowerDrive設計消除了啟動第二電源帶來的潛在失真。在采用D類放大之前,PowerDrive一直是NAD產品系列的重要特征。
1987推出6300卡座
NAD的6300卡座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承載著兩項最先進的技術——杜比HX Pro和Dyneq。這兩項技術共同糾正了既有卡帶音源的高音飽和度,并為卡座創(chuàng)造了最平坦的頻率響應,即使是價格數倍于6300的卡座也同樣適用。額外的杜比B和杜比C電路成就了極低的信噪比。
1997涉足數字信號處理
118前置放大器是第一個采用端對端DSP(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產品。就在電子器件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外觀設計上的努力而言,118是個失敗的例子,因為它只售出約1000臺。然而,118的設計精髓至今仍然存續(xù)。
1999苦難滋生
1999年,NAD在自身成功的重壓下苦苦掙扎?偛课挥诩幽么蟮姆咒N和品牌發(fā)展企業(yè)——Lenbrook集團收購了該品牌,并將NAD納入其全球業(yè)務。同時關閉了英國總部,并將其及其核心人才轉移到加拿大。
2002崛起于家庭影院時代
Lenbrook收購NAD的節(jié)點恰逢家庭影院行業(yè)的增長期,AV接收器的功率額定值高度扭曲是行業(yè)面臨的新問題。因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最初在1970年代制定的雙通道放大器的功率額定標準不適合對AVR評級,于是制造商和零售商紛紛自由規(guī)定額定功率。NAD果斷行動,優(yōu)先考慮品牌對消費者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并于2002年推出了T 752、T 762和隨后的諸如T 753 AVR,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功率評級標準,稱為Full Disclosure Power。該標準應用了不同頻率和振幅級別的平均功率輸出,所有通道驅動均模擬真實的聆聽環(huán)境。
2007模組化設計
與大多數雙通道放大器不同,AVR同時對接著視頻技術和音頻技術。然而視頻和音頻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幾乎使AVR面臨著生即死的尷尬境遇,這嚴重阻礙了NAD這樣的小眾品牌的發(fā)展速度。受到PC計算機模塊化和定制化的啟發(fā),NAD于2007年發(fā)布了一個被稱為MDC的新型AVR平臺。藉此,AVR除了具有基本的輸入選擇、音量和音調控制以及音頻信號處理能力外,對于伴隨著新功能和新輸入方式而快速迭代的視頻處理需求,只要將模塊插入AVR后面板上的專用插槽里即可得以迅速升級。值得注意的是,T 765 AVR目前可以通過這種升級來實現藍牙、WiFi、杜比全景聲和音樂流媒體等現代技術標準。NAD至今仍在堅持MDC發(fā)展計劃。
2009向D類進發(fā)
M2 Masters系列集成放大器的推出,標志著NAD成為首批成功向D類放大器進發(fā)的發(fā)燒品牌之一。該產品的全數字信道采用直接數字反饋放大(DDFA)技術。BEE和NAD團隊與DDFA的原創(chuàng)者Zetex合作,通過仿真測試,這個創(chuàng)新的數字放大技術捕獲到難以置信的音頻表現。與A/B類放大相比,噪音和失真大幅下降,其聲學細節(jié)表現是之前難以企及的。
2011網絡連接音樂
NAD積極地擁抱互聯網時代,M50順勢而生。這臺CD播放器和網絡音樂流媒體機是一顆種子,最終萌發(fā)成長為BluOS。BluOS是當今高保真行業(yè)占主流的高分辨率多房間流媒體平臺。
2017Marty Borish傳奇
Martin L.Borish是NAD Electronics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其50年發(fā)展的超強大腦,他在罹患癌癥后安然離世。他頗具影響力的品牌視野持續(xù)引發(fā)世界各地高保真愛好者和發(fā)燒友的共鳴。
2018Bjorn-Erik Edvardsen傳奇
謙遜的天才音頻工程師Bjorn-Erik Edvardsen離世,享年73歲。在NAD工作整整45年,他積極設計產品并指導滿懷激情的新生代音頻設計師,將他和NAD的設計傳統發(fā)揚光大。
2020Eigentakt Purifi 放大技術
今天,NAD在放大技術研發(fā)方面的領導力仍然得到最廣泛的認可,采用一系列優(yōu)化數字和模擬音源的混合數字設計。2020年發(fā)布的M33是第一個采用Eigentakt技術的商用放大器,Eigentakt是最新的混合數字技術,幾乎檢測不到諧波和互模失真。傳輸功率穩(wěn)定,在低音量時所表現出的清晰度是最昂貴的放大器都夢寐以求的。